年頭的時候我就有考慮除了4月和6月的日本遊之外,還會找一天在國內逛逛,那時候就已經決定了去一個我以前住過,回到香港之後還時常在我夢境裡出現的地方:順德容桂。
簡單點說,我從2002年開始,在這個不算大也不算小的地方,和我阿嬤,和我阿姨,和我老爸,和一堆不相識的人,相處了三到四年。直到2006年,老爸留下我阿姨,舉家搬回香港,然後一直到現在。雖然其實在2008年的時候我曾經短暫回過容桂附近住了一個暑假。
有了這樣的過去,讓這次這個三天的小旅行變得意義深重。這次是我睽別15年再次登陸容桂,想必整個容桂都已經變得非常不同了吧⋯抱著這個心態,我再次踏上這個旅程。
下了車之後,因為走過去得一小時,所以我選擇了的士。上車之後,跟司機提到這裡的變化,他就跟我說「沒怎麼變過」,當時多少有點安心。
到了酒店,放下行裝,然後我的回憶之旅,就正式開始了。
2002-2004(康富花園時代)
我出生後到2000年左右,一直都是長居在屯門的華都花園14樓。然後到了21世紀,家裡迎來了巨變。
老爸在內地開了個建築物料運輸公司,然後應該是靠著勢頭認識了我阿姨(並離開我媽媽)。自此,跟著老爸進出內地的次數不知不覺地變多了,到了2002年,我爸爸決定賣掉華都花園,然後舉家遷往容桂。初來的時候,我的住所是在康富花園裡的康翠名邸,裡面的【翠盈閣】。住的三樓,三房一廳兩衛,半開放式廚房。
當時的家不算大也不算小,至少我阿姨的房間裡還能在放下一張大床的同時放得下一台電視和一台電腦。有時候就喜歡在阿姨房裡接PS2打遊戲,或者開電腦上科技網站看手機。而中層的休閒區域,雖然不算大,但種類意外的豐富。最重要的是有一個露天泳池,當時就在那邊一邊溺水一邊學會游泳,有時也會在小泳池那邊玩水。
我家的周邊其實能說的不算多但對我來說意義都很深,這裡介紹一下。
- 公園
樓下的公園是我走出去的時候其中一個可以途徑的地方,有時候無聊就會在那邊閒逛。另外在那個公園的其中一棟樓裡有個小房間,當年似乎是家醫務中心,我依稀記得我當時在那裡打過針,以及接受過靜脈注射。(打針的時候痛到哭了起來,然而靜脈注射的時候倒沒有多大驚小怪。)
- 遊樂場
這個遊樂場是我當年每個週末的最佳消閒地方,和對面的兩家便利店一起,陪我度過了百多個週末。當年的零用錢只有一塊,正好可以買一瓶190毫升的可樂,然後這瓶可樂就可以陪我一個下午。
- 中國移動容桂康富營業廳
這大概是當時的我最經常會逛的地方。每個週末都會去那邊瞧瞧有什麼新的機器進來,然後也會趁機找營業員小姐姐聊聊天,談一下新機的賣點,資料等等,有機模的話還會要她們拿出來看看。也正因如此認識了不少神奇的機器。
當時我因為家裡原因,家人們選擇把我丟到托兒所。然後我從初入小學到離開容桂,都在同一家托兒所裡度過。雖然在托兒所裡有些東西(例如伙食)讓我稍微有點陰影(後述),但至少在那邊也認識了些朋友。這裡介紹一下我從我家去托兒所所經過的路。
早上的時候,我會在培賢路附近候車(也因此養成了看人家開的什麼車的習慣),上車之後,車子會繞出富華路,駛到一個十字路口的時候會右轉轉入青華路。然後過了青華市場和一個十字路口之後,再從一個路口轉入青翠大街,就到了我去的托兒所:青翠托兒所。
這家托兒所有兩層,一層是讓我們活動和做功課的,一層是讓我們吃飯和睡覺的。活動地方和睡覺倒沒什麼毛病,比較讓我膈應的是這裡的伙食。也不知道裡面負責膳食的有些什麼想法,有時候會突然端出一些非常難以入口的餸菜,例如隔夜的西洋菜,不知道哪淘來的疑似瑤柱,甚至是聞到味道就已經有點噁的酸菜榨菜等。以至於我當時對西洋菜和瑤柱產生了陰影,是直到我回到香港,吃了酒樓裡的瑤柱之後才消除的。
從托兒所回學校,就從青翠大街繞出青華路,再在一個路口左轉到環塘路,然後在一個Y字路口向右拐穿入環新路,一路走出去之後就到了我的學校:南環小學。(有時候沒趕上托兒所的車,或者快要遲到的時候,就會在路邊叫一輛摩的,把我立刻送到學校門口。)當時的南環小學,是兩個一直線的教學大樓,和一塊超級大的操場組成。當時我有一個約定俗成的事情,就是每個學年都得摔破皮一次。另一棟大樓我一直沒機會進去看,也不知道那一邊到底有些什麼東西。(甚至我可能也沒上過主大樓的第二層)
放學的時候,就是在校外等托兒所的車送我和其他有去托兒所的學生們回去。然後到了晚上五六點的時候就由校車送我們回家。大多數時間都是這個路徑,除了某一天。
當時坐校車回家的時候有時候會經過容桂大道中,在那時候我看到了一票的手機店,這對於當時的我來說簡直是寶庫。然而礙於我已經固定了的路徑,我基本沒有機會逛那個位置。然後到了有一天,我終於忍不住,決定自己走一圈那裡,然後順著環塘路走回去。那天放學後我和同學告別後,我就自己循著那條路走,然後走到了我夢寐以求的手機店,在裡面看到了不少新手機。就這樣一直看到了五六點。當我走到回去托兒所後,似乎整件事都被托兒所的人和我阿姨發現了,當晚被罵得有點慘。但我自己覺得非常滿足,因為我終於可以看到自己想看的東西了。
每半年都會回香港一次。每次回香港的時候都要從當時還在鳳翔南路的容桂客運站坐大巴到羅湖。第一年回來的時候,一定會哭個半死,主要是晚上的時候,喊著我媽媽的名字哭個一晚上,然後到了第二三天後就恢復正常;我阿嫲每天都要去買菜,然後有時候有空就會陪她去青華市場那邊買菜,那時候我的印象中,除了沒有蓋瓦,環境也不算好;家附近有個文物公園叫【文塔公園】,但我好像從進來住到離開之前都沒有去過;阿嫲是基督徒,每週日我都要陪她一起坐摩的,到青年路裡的【基督教容奇堂】參與每週崇拜,當時在那裡挺悶的,以至於我有時候會溜出去,到附近的店鋪看東西(主要是手機)。
2004-2005(明翠軒時代)
到了2004年的某一天,爸爸似乎生意有了起色,然後腦子一熱,決定買下當時還在興建當中的新樓盤:華夏新城。然後因為正在興建當中,阿姨又把康富那邊退了租,結果我們需要找一個臨時住所,於是就找到了離康富花園大概五到七分鐘路程的一個單位,那棟樓叫【明翠軒】。(由於住的時間實在不長以至於我忘了住幾樓)
新的家,面積少了不少。首先因為這樣這個家裡沒有放電腦了。阿姨房間雖然依然是一室一衛,但是房間面積縮小到放了大床之後就沒法放其他東西了。而且因為另一個廁所燈壞了基本沒有辦法用它來洗漱,我們全家的廁所都聚集在了阿姨房間的那個裡。樓下等車的地方,是一家車房。有時候放學回家後會在那邊玩一下,作為搬進去後基本消失的休閒設施的替代。又或者是走個五到七分鐘回到康富那邊繼續我在康富那時的休閒方式。
同一年,南環小學決定重建。在重建期間整個學校的同學們都要找另一家學校作為臨時校舍。而我們被分配到了一家叫做【青年路小學】的地方。就這樣我當年應該是小學二年級吧,有大半年的時間都是在青年路小學裡度過的。當時我依然是在地下的位置上課,放小息的時候就跟青年路的同學們一起玩。而這個時候我在那邊認識了兩個同學,她們都在某程度上改變了我。
在明翠軒住的時候,間中會上來的老爸有時候會帶一些新奇的玩意過來,同時,阿姨也自己買了一些挺新鮮的東西。例如我阿姨剛搬進來的時候買了一台小靈通,當時還有點無知的我拿起阿姨的小靈通和她當時最常看的知音,就這樣玩起了背頁廣告裡的手機占卜,最後我花了多少錢在小靈通上占卜已經不清楚了,也不太清楚她最後有沒有把我罵個半死,但我記得她後來應該是換了一台三星的E708的。同時我老爸曾經帶了一台諾基亞的3108過來,看著有點武俠的機身和中文手寫這個功能,讓當時的我很是羨慕(然後不停把玩),他回港之後就沒再見到他拿這東西上來了。
另外有一天,當時在學校認識的其中一位姓馮的女同學邀請我到她家去玩,到了她家,看到了一台兩輪的單車。當時我依然需要依賴輔助輪,對兩輪單車始終抱有陰影,而得知這件事的馮同學,就開始鼓勵我去騎一下,然後坐上去,開始踩上去之後,突然感覺我當時對於兩輪單車的恐懼一掃而空,身體的平衡開始抓得住。然後我就這樣,在她家附近兜了一陣子。基本上,她可以說是教會我騎單車的恩師。
此外,在華夏新城建成,我家開始裝修的時候,間中上去裝修現場玩是常有的事。甚至有時候會看著裝修,然後妄想我在這個新家應該怎麼樣過。
2005-2006(華夏新城時代)
2005年的某一天,我在華夏新城的新家終於裝修完畢,可以正式交付了。新的家是三房兩廳兩衛,面積比明翠軒和康富花園都要大。這個的間隔我的記憶還很深刻:一進玄關後就可以看到整個客廳,左邊是開放式書房(也因此有位置放電腦了),往前看就看到客廳(放了一台背投電視!),往右看就是飯廳。至於房間,阿姨的房間終於可以放電視了,我和阿嫲的房間終於有位置放書桌,甚至在03年出生的我妹,也有屬於她自己的房間了(雖然當時主要還是前來照顧她的婆婆住的)。
不過可能因為剛建好,相比起當時在康富的休閒區域,華夏的休閒區域的設施算不上很多。沒有游泳池,沒有健身室,剛入住的時候我的消閒方式和以前差不多,也是拿著1塊錢去康富那邊玩,或者比較新一點的,就是去樓下的國美去逛,也因此不止接觸到手機,也接觸到了電腦,白物家電,黑物家電等等。直到有一天,一個新的商場開業了。
那商場叫【天佑城】。是一家超級大型的商場,旁邊還有一家大型超市【樂購Tesco】,對於當時在華夏裡還沒多少休閒設施能享受的我來說,總算是找到了一個新的休閒場所了。當時商場裡有一層,整層都是買電子產品的,所以我經常去逛,也因此和裡面的店員熟悉了,雖然很多時候他們連機模都不願意給我摸摸…除了手機,第二層還有一家買遊戲和動漫精品的店鋪,那家店成為了我接觸第六到第七世代遊戲機的主要途徑。三樓有一家遊樂場,當時從那裡接觸到了【鼓王】等等的街機。另外地下有一家蘇寧,和當時在國美一樣,我在那邊接觸了不少白物和黑物家電。
同時,我本來就讀的南環小學的新校舍也終於完工,我們班級也從青年路小學裡離開,回到了屬於我們的新校舍,而且,我終於可以在樓上上課了。說個軼事,當時老師發覺我們班級因為欠交功課和遲到等問題嚴重,向家長追查之下發現因為我們看電視而導致上述問題,於是在班級手冊裡,我們老師要求我們在備註欄裡標註【簽:不看電視】的選項。不過小學生的功課也沒那麼輕鬆,做完功課之後要輕鬆一下除了看電視,至少我是沒什麼其他選擇。所以第二天回到學校後,通常我都會隨便草幾筆交差。另外當年我們班姓林的女老師經常用力扭我耳朵也是我的一個心理陰影,雖然我知道她是為了我好。
新的校舍門外多了幾個舖位,後來分別開了助聽器店,文具店,等等。有時候放學了,就會在這些店舖裡看著同學們拿他們的零花錢買些別的東西,聽著有點可憐,但至少那也是我比較愉快的時光。
整個生活本來還算正常,然而到了2006年,整個生活突然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老爸的公司因為經營不善生意失敗,最終倒閉。可能因為他自己也有一些積蓄,尚且還能維持半年到一年的生計,而我,在這裡讀了將近三年小學之後,突然開始想回到香港生活,最後,在2006年暑假回港的最後幾天,我爸爸突然問我,要不要回香港讀小學。當時的我非常爽快的答應,然後,爸爸就立刻幫我搞南環的退學手續,並且讓我先回一下華夏收拾一下我餘下的行裝。回到華夏,映入我眼簾的家,居然已經人去樓空,背投,家具,電腦,都已經消失了,剩下的,只有各自房間裡的一些東西。收拾完,和老師道了別,就從舊容桂客運站坐著大巴,回到香港,開始了我的新生活…
現在呢?
那麼,說完歷史之後,這次我去容桂,容桂的變化是否如載我到天佑城的司機所說,【沒那麼大】呢?
康富花園,變化不算太大,除了以前可以穿進去到公園的小路被封了之外(那個位置應該在我08年去容桂的時候就封了),很多地方還在維持著我腦海中或者夢境中的樣子。當然,青華市場變成了一棟很規整的建築,中層的休閒空間的樓梯似乎加上了閘門。然後看到了一則應該是去年的公告,第一句就是:【康富花園始建於1994年,至今已27載】,我才驚嘆,這地方原來歷史這麼悠久。
承蒙三年照顧的青翠托兒所,在來之前看了看高德地圖的店家資訊,顯示還存在,然而我到了之後,看到的是一家私房菜。詳細對比之後,更確定我印象中的這家托兒所,已經不在了。第一晚的晚餐,就在這家私房菜裡解決,吃的是手撕蒜香雞,意外的好吃,就是他們給了我一支1.25公升的可樂,我是沒辦法喝完的。
新的南環校舍到現在還是那個樣子,當然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南環居然也變成集團式經營了;當年陪阿嫲去的基督教容奇堂,建築還在,但是已經人去樓空,問了問隔壁小店的老闆,他跟我說他們已經搬到容奇大橋那邊位置了,不過,容奇大道的麥當勞,和肯德基,倒是沒怎麼變。
明翠軒,入口也放了閘門,唯一能知道的,是曾經是我的娛樂的車房,現在變成了兩個舖位,一個是燒烤吧,一個正在空置。當年的【臨時校舍】青年路小學,也在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拆了,我也不知道到底他們是搬了校舍,還是直接廢校了…當年那個馮同學,我是沒了解到她後來怎麼樣,只知道她的家的那個位置,現在已經變成高樓大廈了。
華夏新城,變化挺大,雖然也因為有閘門我沒法看到到底變了多少,但樓下的店鋪確實多了不少,當然,有來,也有去,雖然之前已經有看到新聞國美正處於經營困難狀態,但看到樓下的國美關門,多少還是有點可惜。
至於天佑城,首先標誌就已經不一樣了,然後,裡面的的樓層分佈,也不再一樣了,曾經的手機店,遊戲店,都已經不再存在,那家樂購,現在也變成了華潤萬家。曾經三樓的遊樂場,分割成了幾個位置,遊樂場所在位置變成了一家遊樂場和一堆美妝店和服裝店並存的樓層,一進去看,一股濃厚的2000年初期的風格迎面撲來,讓人有種時光倒流的錯覺。之前找的時候看到說曾經開了一家溜冰場,那個溜冰場的位置,現在去看,是一個市場,以及手機專賣店。
容桂本身,也有了一些不一樣。天佑城附近,開了一家新的商場【海駿達城】,感覺部分天佑城的店鋪應該是搬了過去,例如蘇寧。而曾經我在放學時校車會經過的一個地方,似乎拆卸了,並變成了一個新的旅遊景點:漁人碼頭,在那邊我似乎看到了一堆遊客,和小仙女,在那邊擺著姿勢拍照(有的甚至拿著CCD相機拍),看到此般場景,不免有點唏噓。另外,我這次花了點時間走了一圈以前在我視野裡但我沒去過的地方,看到了不少沒見過的,例如:容奇大道有家美景大廈,居然還是個電腦城;又或者,看到了不少店鋪在裝修,也有不少【旺舖轉讓】。
從容桂回到香港也將近17年,藉著這次旅程,我總算是把一直纏繞在我夢境裡的謎團揭開了。坐在回去深圳的大巴時,不由自主的想了一些東西,雖然這些,都隨著到了羅湖汽車站下了車,而忘得一干二淨。今後有機會,我也可能不定期的來看一看,定期翻新一下我的記憶,也讓自己發掘一下我未見識過的容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