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去了三次日本,不僅在花費上對我造成很大影響,也對我的身心有了很大影響,各種意義上。所以在決定明年旅程的時候就已經決定了幾件事:
- 不會再在復活節時間去了,那個時間去的話機票太貴人也多。
- 去的日數不會太長,但也不會太彈丸。前者是為我那僅有12天的年假著想,後者是為我的身體著想。
- 不會再連跨兩次縣了,連跨兩次或以上的在途時間太長對我的身心有惡性影響。
- 真的得開始考慮往一些還沒去過的地方走走了,比如沒咋探索過的京都,連續三次說好要去但都沒去成的兵庫等等。
綜上所述,決定了下一次的遊日將會在我生日的時候出發。詳細點說:2025年6月23號到6月28號。正好出發前天和回程後都是星期天,起碼不管去程還是回程都有時間可以緩衝一下。
也跟今年四月的旅程一樣,會在這一刻(2024年十月)開始計劃行程,雖然這次暫定行程和行裝的次數就不會有四月那次那麼多了…
第一次構思(13/10/2024)
我自己單方面決定好時間了。但目前想去哪裡,怎麼去,和誰去都還沒定案(主要是這麼遙遠的事情誰也說不定)。另一方面就不會是在現在買機票了,一來現在應該還沒開賣25年夏季的機票,二來晚點搞事情比較好搞一點。另外這次應該會再選一次大灣區了,上次坐大灣區的體驗非常不錯,甚至Dora的托運行李不慎超重也願意免費托運,這的確是HKEx不能比的優秀服務。
行裝方面,目前的初步構思是小行李+背包+單肩包。小行李用作存放戰利品,背包用作存放日常用品,單肩包外出用的。至於隨身物品的話,現階段還沒有確定案,但至少會帶的東西應該不會太多。
第二次構思(18/10/2024)
在旅遊網站找到了這篇新聞。
問了Dora去不去,他似乎屬意到了秋季再去,問了其他群友也偏向沒法去,那就基本確定明年生日就是我一人成行了。雖然個人私心比較想飛成田,這樣我還能去一下千葉地區探索一下,但看到只有飛羽田的時間可以到6/30,而且還比較便宜。所以可以確定肯定是飛羽田了。另外這個優惠還包括兩次的國內線,這時候我就得想該到哪去玩了。
行裝依舊未定。而且我好像突然意識到我再怎麼準備行裝到最後一刻都會變,所以這個行裝計畫可能得隔很久才會做一次了。
第三次構思(30/10/2024)
結果上次構思提到的ANA優惠沒去買,同時HKEx之前11週年搶11塊機票的活動也因為我身體抱恙的關係沒去搶。結果還是維持原計劃,即明年再買大灣區。
此外根據Dora的說法他似乎比較希望跟他去的時候去探索一下沒去過的地方,也就是說去千葉的想法可能會順延到秋季時間再議,所以我的想法又回到了再一次進行關西地區的旅行。幸好大灣區同時也有前往KIX的航班,要煩惱的事應該也不算太多。
第四次構思(15/11/2024)
大灣區在8/11的時候出台了一個震撼我全家的新策略:全線機票包20KG行李。這下子我更不能不支持大灣區了。
也因此行裝構思稍微有了進展。小行李加背包加單肩包這個策略正式確定,此外絕大部分行裝都已經初步確定。
- R9退役,職責就各自分散。AMC和ANA Pay的職責回到了百慕達,而其他旅遊相關事項則到了S23U上。
- 電腦和雜項還沒確定,還在想應該是蘋果全家桶(MBA+iPad)還是復古為先(VAIO TZ+Walkman+S003)。
- 充電方面,戴上了Anker的插線板和CUKTECH 10號,應該也能滿足充電需求,除非想再輕量化。
- 之前買的Tomtoc雙肩包非常適合出行時用,所以放進了暫定行裝裡。另外真的很想帶小箱子出遊,至少拖的時候沒那麼辛苦。
第五次構思(09/12/2024)
前幾天完成了初步確定行裝。因為突然意識到我當時買TZ的時候是有打算活用那個電視功能的,所以電腦和雜項決定了是TZ+iPad。然後在這期間手持東西有很多變了,所以開始了第二次暫定行裝。
首先可以確定的是Shift一直沒法構建環境,所以應該就不會帶出去了。耳機應該只有一個真無線會納入考慮範圍,其餘時間都是看看能接3.5轉接線的耳機了。其他沒啥大修改。
行程方面,目前還沒有更詳細的計畫,不過我已經有了在這次旅程之前挑個短假期跑過去放鬆一下的計畫,那個就不會特地開文章了。另外我的日本朋友說我來了要請我吃飯,先聽著唄。
第五次構思(07/01/2025)
因為踏入2025之後有很多東西變了,所以上次構思的第二次暫定行裝要棄用,直接來第三次的暫定行裝。
電腦方面加入了GPD Pocket 4,雖然現階段是很希望帶著TZ出遊。耳機方面加入了當聖誕禮物買的Galaxy Buds 3。箱包方面,最近買了個雜牌單肩包,外觀不錯背著也不錯,納入考慮範圍了。
現階段行程依然沒有啥進展,主要是我現在更多時間是在考慮在前半年的非繁忙時間的行程。
第六次構思(18/01/2025)
已經決定了非繁忙時間的行程在二月,所以現階段關於六月的行程都會在二月行程完結後再做決定了。倒是Dora表示他想在六月或九月二選一,之後再慢慢跟他確認,有機會今年只會去兩次了。
第七次構思(13/02/2025)
一個壞消息兩個好消息。
壞消息:二月的行程因為流感關係被迫取消。
好消息:六月行程繼續。Dora突然說想在秋季到初冬時期去看富士山,也就是年底可能再去一次。
於是整件事回到了原本的計畫。
另外行裝候選出現了改變:
主力機變成了S25 Ultra,S23U變成了在日主力機。另外訂了一台Minimal Phone,有很大機會出行的時候帶著。
Pocket 4買了不夠一星期覺得不太滿足,直接出了;取而代之的是偶爾發現的gram 16,很大機會會帶著出行。至於TZ,最近發現這東西應該散熱出了點狀況,不太適合帶著出行。
充電方面突然想來一次退化,變成買一個多口(大概五口左右)的插線板然後再帶上想帶的充電器去用。
在二手店找回了WH M5,雖然六月行程應該不會帶。
所以接下來我又得想清楚我該帶什麼了,總之可以確定復古套裝應該只剩下S003是會帶過去的⋯
第八次構思(27/02/2025)
在第七次構思後深思熟慮了兩週後草擬了一下行程,然後有了一些更新。
首先,日期方面在想了一陣子之後發現我其實只需要回程後的緩衝時間,所以出發時間往前提早一天,即2025年6月22號到6月28號。當然出發時間啥的應該不會有大變化。
然後,已取消的二月旅程因為想探索東成田站和23區以外的東京(以及和23號出展的老師面基)而選擇了飛成田,但在這些需求變得沒那麼重要之後,去東京的必要似乎變得沒那麼大,於是還是決定前進大阪。
行裝方面,隨著興趣的增加,在行裝候選裡加了一些東西之後,就開始了第四次的暫定行裝。
因應可穿戴式裝置的升級,重新加入了可穿戴式裝置的選項,雖然預計還是只會帶Pixel Watch 2出行就是…
充電裝置除了前述的五口插線板外,還加入了一個最近買的小米140W充電器,雖然更大機會會連著五口插線板帶去用。
雜項方面其中一個重大升級就是加入了RH1這個傳奇Hi-MD,可能會帶過去。
接下來四個月裡我就是要就著這個暫定行裝來決定我該帶什麼,如無意外應該會是最後一次的暫定行裝了。
第九次構思(20/03/2025)
ANA在昨(19/03)天再度推出2900旅遊優惠。看到消息當刻決定好行程,但在付錢一刻才發現用來接收認證信息的手機忘了帶⋯然後回家後立刻搞定。
目前計畫如下:
因為考慮到自己即使有多大計劃最後依然是隨便逛逛,所以暫時不草擬行程。
行裝方面基本完成,雖然也是僅供參考就是。
決定多帶一台手機,就可以把兩台日本御用手機以及已經延期到五月初才發貨的Minimal Phone一併帶過去了。另外手錶也一如所料,只帶Pixel Watch 2出遊。
突然有一個想法就是在日本買MacBook Air,所以不帶電腦了。倒是帶了台iPad。
充電器維持原本預定,五口充插線板加兩個多口充電器。
耳機有考慮除了列表裡的WI M2和SBH54外,可能也會帶紅米過去。
依舊是RH1+S003這兩件,應該除了看電視之外還能拿來拍拍照了。
箱包層面,稍微有點變動,變成了【大行李+雙肩包+單肩包+洗漱包】。主要是我不知道MBA+Realforce能不能用20寸行李箱裝起⋯之後測量一下之後再決定行李箱選擇。此外之前作死嘗試把ALPAKA當日用包,發現是不太行的,於是這包回歸到它應有的用途:數碼收納/洗漱包。
先寫這麼多,祝我旅途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