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事緣我6月初整了一台280元的Dell的筆記本。
當時因為沒有電源,封在箱子裡大概一週左右。直到生日週,第一天拿了這機器出來整理外觀,第二天決定買電源,但電源不通,第三天去換了一個(然後帶著另外一台電腦,以及本來就有兩台電腦的單肩袋一起到了酒店),然後在酒店裡完成了XP的安裝。
之後回家,莫名找到了一個叫做Escargot的服務器。之後一系列的復古回憶突然湧現。
身為一個95後(Y世代),多多少少有接觸過2000年代的電腦以及MSN。在找到Escargot並正式運用(在關於頁面有聯絡方式),另外再看了幾條關於2000年代電腦的視頻之後,我腦袋中開始萌生【裝一台2007~08年的標準電腦】的想法。於是把腦袋中的想法都記錄在OneNote裡。
CPU
說明是07~08年的東西,那CPU的選擇就很簡單:最低Core 2 Duo,最高Core 2 Extreme。
回顧當時,桌面電腦CPU的主力是C2D,C2X主要是在高端電腦上出現,所以這兩個系列會是主要會挑選的。當然以我個人的習慣可能也會挑不怎麼出現在整機的C2Q。另外AMD的Althon X2/Phenom X4也在考慮之列。
主板
07~08的主流主板晶片組是Intel 30系和AMD 7x0。由於不需要板載顯示晶片和多GPU支持,所以很大機會會用上P3x(Intel平台)/770(AMD平台)。
大小方面,由於家徒四壁,所以不太方便組裝過分大型的主機,因此會挑選比較小型的MicroATX,同時MiniITX也在考慮之列。
記憶體
當時的整機記憶體最普遍是1~2GB,最高是3~4GB,而在當時來說,1GB能跑XP,2GB是很多Vista機器的標準,3GB~4GB是旗艦機型或者組裝機才會考慮的規格。
考慮到個人心目中預定的預裝OS會是Vista,所以會用到的容量就是2GB,但以我的習慣來說,裝機時會考慮實際用途來調整硬件規格,所以這次大概會組個3~4GB上去。
存儲
2007年,主流存儲設備依然是中容量(320~500)HDD,SSD剛剛誕生,價格非常高昂。而我初期構思的時候考慮過一個超高端配置:低容量SSD+中至中高(750GB)容量的HDD。但是因為這種配置有點現代,所以最終可能選擇使用兩塊中容量硬盤代替。
顯示卡
不同於現代硬件,現在要選購一張老時代的顯卡不會太困難。
當時的顯示卡以NVIDIA GeForce 8000系列和ATI Radeon HD2000~3000系列為主流。我對顯示卡的需求是,能夠支持Windows Aero效果,以及足夠跑【Portal】即可。(Portal的顯示卡要求為【Radeon X700以上/GeForce 6600GT以上】),所以估計會以GeForce 8600GT/8800GT或者Radeon HD2600 XT為最終目標。
其他
- 因為要盡用Windows Media Center,所以這次組裝會包含一個BD光碟機。
- 會考慮加裝USB 3.0卡,這大概是整台機器裡面最現代的組件。
- 會加裝WiFi卡,大概到802.11n(WiFi 4)即可。
- 系統方面,一切以Windows Vista為先,另外會考慮加裝XP組成雙系統以應付部分XP工作。軟件方面,會以當時的使用習慣構建軟件環境,例如Office 07,Creative Suits 3~4等。
結語
以上是這次組裝的一些構想。因為我對老硬件的關注,這次的清單甚至比我裝新電腦時的要多
有了計劃,之後就是實行了。接下來一段時間會開始更多跑新高登去尋找需要的元件,之後中篇就會開始組裝和安裝系統。